2016五月重要食品企业新闻
上海元祖旗下近七成公司亏损 经营模式暗藏风险
时隔近两年后,经过漫长等待的上海元祖梦果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元祖”),在依照中国证监会的反馈要求补充后,再次向外界发布了新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下称“招股书”)。
根据上述招股书显示,本次上海元祖拟至多发行6000万股,募资不超过9.755亿元,用于旗下新开306家直营店等项目的建设。
然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与上述拟募资投放用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元祖16家旗下公司,出现亏损的竟达到11家,占比近七成。此前上海元祖2014年发布的招股书中,同样披露了17家旗下公司有11家存在亏损。
同时,以高端月饼、蛋糕等烘焙制品为主业的上海元祖,随着销售成本的快速上升,还不得不面临自身“连锁店经营模式”所带来的成长性风险。
近七成旗下公司亏损
根据新版招股书显示,上海元祖拟发行不超过6000万股,募资用于营销建设网络、增加设备及补充流动资金等6大项目。通过公布的各个项目拟投资金额计算,募资规模最高将达到9.755亿元。
上述六大项目中,营销建设网络项目的投资达到6.2亿元,主要将用于306家直营门店的增设。而截至2015年末,上海元祖拥有直营门店509家,占所有终端门店的83.58%。
然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上海元祖直营店的盈利情况并不突出。据统计,上海元祖在辽宁、广州以及长沙等地的门店出现了大面积亏损,亏损门店占当地门店总数的比例分别达到了100%、100%和90%。总门店数中,则更有159家直营门店自开业以来仍未实现盈利,占直营门店总数的比例为31.24%。
上海元祖对此解释,上述159家直营门店之所以出现亏损,在于其中有66家才开业不久,处于正常的养店期;但另外93家出现亏损则主要是由于经营不善导致的长期亏损。
“鉴于目前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结合公司卡券全国通提通兑经营政策,需统筹考虑门店布局,造成部分门店虽长期亏损也继续运营。”上海元祖解释。
截至去年底,上海元祖共拥有15家子公司与1家孙公司,出现亏损情况的达到了11家。在2014年6月发布的旧版招股书中,拥有16家子公司、1家孙公司的上海元祖,同样有11家出现亏损。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上述亏损情况,多次拨打招股书中留下的联系方式,但始终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经营模式暗藏成长性风险
直营门店亏损比例的高企,使得上海元祖不得不选择关闭一些长期亏损的门店。数据显示,2013-2015年,上海元祖直营店关店数分别为15家、17家和35家,占当期期末直营店总数的比例分别达到3.4%、3.41%和6.88%。
但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关门店的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上海元祖现有“困局”,公司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在于其“连锁店经营”模式。
天津市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秘书长王保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连锁店经营”模式指企业在市郊设立工厂,在市区设立门店,将工厂生产的成品或半成品(占多数)配送至各个门店进行加工和销售的模式。
“连锁店模式虽有助于企业打造品牌和知名度,节省渠道费用,但容易出现人力、租金及原材料成本逐渐走高而导致利润降低的"三高一低"特征。”王保华说。
这在上海元祖招股书中亦有所表现。2013-2015年,上海元祖销售费用分别为5.67亿元、6.16亿元和6.58亿元,占营收的比例相应为39.02%、41.69%及41.74%,呈逐年上升趋势。上海元祖表示,未来门店租金及人工成本可能会继续提高,从而使销售净利率面临下滑的风险。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上海元祖的情况或可与曾经的“烘焙第一股”克莉丝汀(01210.HK)进行对比。
“克莉丝汀不仅与其经营模式相同,经营规模及门店数更比之大和多。上市后,克莉丝汀开始频繁增开门店,结果却落得凶猛扩张后只能通过关门店进行自救,股价也长期萎靡(截至最新克莉丝汀股价为每股0.551港元)。”沈萌说。
南京雨润问题叠加积重难返 超60亿债务一年内到期
两个月前曾陷入短融实质性违约的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简称“南京雨润”)再度面临兑付的难题。日前,中国雨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雨润食品”)通过港交所发布公告确认,全资附属子公司南京雨润5月13日到期的10亿元中期票据兑付存在不确定性。自此,这已是半年间雨润食品第三次发布此类风险预警公告。对此,《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有关专家认为,因为前期投资激进和管理等问题叠加,南京雨润困境“积重难返”,再加上未来一年内60多亿债务到期,更让其“雪上加霜”。
雨润再临债券兑付关口
雨润食品在5月6日的公告中称,由于本公司董事祝义财先生被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间接影响公司生产经营,公司2016年5月13日即将到期的10亿元中期票据本息兑付仍存在风险。目前,南京雨润正积极安排资金,以兑付该中期票据。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雨润食品第一次面临债务危机。2015年10月12日,南京雨润就曾发布公告声明,“将于10月18日到期的13亿元中期票据本息兑付存在不确定性”,然而在19日,雨润食品又表示:上述中期票据已如期兑付。鉴于当时雨润集团正与融创中国进行收购接洽,有猜测认为,可能是融创中国的大股东伸出了援手。
随着2015年经营持续恶化,债务问题接踵袭来。2016年3月9日,雨润食品再次发布公告称,由于中国高端餐饮及肉类消费市场疲软、竞争加剧、生产成本上升等多种原因,南京雨润在2015年9月30日亏损达到5.24亿元。南京雨润在按时兑付2016年3月17日到期、本金额人民币5亿元的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到期本息方面存在不确定性。
在没有外部援手支持的情况下,债务缠身的南京雨润被迫选择了实质违约。不过,雨润食品在3月21日的公告中表示,虽然由于2016年3月17日未能兑付5亿元的债务,南京雨润构成违约,但在2016年3月21日,南京雨润兑付了其中的2.2亿元及所有累算利息3225万元。2016年3月31日,南京雨润又将剩余的2.8亿元全额兑付。
对于5月13日到期的10亿元中期票据本息,南京雨润能否如期兑付的问题,业内普遍表示怀疑。中债资信此前报告认为,南京雨润主业持续性亏损,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债务结构短期化趋势明显,流动性压力持续加大。
“我们对南京雨润进行持续跟踪,已于2015年8月将其放入信用风险排查名单中的II类预警企业,并于2016年3月将其调入I类预警企业。”中债资信评级业务部刘雅南在报告中坦言。
与此同时,伴随违约事件的发生和财务压力的增大。南京雨润的主体评级和相关债项评级也“每况愈下”。相关资料显示,最初上海 新世纪 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给予南京雨润 AA评级,多次调整后,目前降至CCC。而中金评分最初是4,2015年3月曝出实际控制人祝义财被执行监视居住事件后下调至5+, 2015年10月进一步下调至5-的最低分。
流动性压力持续加大
雨润食品2015年报显示,公司实现收入201.65亿港元,亏损达29.8亿港元。雨润食品还在公告中提到,雨润食品总借款及融资租赁负债为74.58亿港元,其中65.64亿港元将于12个月内到期。而南京雨润2016年一季度实现合并营业收入31.42亿元人民币,合并亏损92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3月,雨润系实际控制人祝义才被检查机关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至今。此事件对南京雨润经营、融资及财务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冲击,提前触发了南京雨润的债务危机。截至2015年9月末短期债务占比高达 93.67%,现金类资产对短期债务覆盖倍数仅为0.14倍,流动性压力持续加大。
尽管雨润食品给出的解释是,生猪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上涨,高端餐饮及肉类消费市场疲弱致使经营业务亏损增加以及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但业内人士认为,造成雨润食品如今尴尬境地的最根本原因是关联交易。
雨润食品与集团公司内部其他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和资金往来非常频繁,近年来生鲜食品关联销售占比高达70%(下游主要是同一控制人旗下子公司南京雨润生鲜食品有限公司)。截至2014年末,公司关联担保额33.5亿元,应收关联方资金合计14亿元,应付关联方资金合计39.6亿元。纵向看,2012年以来公司账面其他应付款持续减少,而其他应收款呈增长趋势,加上盈利恶化,导致公司经营现金流持续净流出。
中债资信认为:“雨润食品内部的资金管理中心,兼具内部银行功能,关联往来交易较多,不仅与旗下子公司关联交易,而且还与实控人其他产业关联交易,受此影响现金流呈现较大净流出状态,造成雨润食品虽然产能第一,但产量持续下降,低于产能持续上涨的 双汇发展 ,产能利用率在业内处于较低水平,表现落后于同行。”
不过,中债资信报告也坦言,从外部支持看,“雨润系”房地产业务拥有较多的商住用土地资产(目前尚无土地资产分布、规模等较为明确的信息),不排除其出售房地产业务资产为公司提供偿债资金支持的可能。
主业亏损 盈利靠补贴
公开资料显示,雨润食品主要从事生猪屠宰和肉食品加工业务。20多年前,其创始人、原董事长祝义财白手起家,通过收购50多家破产或濒临破产的国有屠宰场和食品厂发家,并在2005年成功推动雨润食品在香港上市,使其一跃成为食品工业领域的龙头老大。
2002年祝义财注册成立了江苏地华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并于同年10月以2300万元的价格收购一家国有地产公司。2009年,祝义财通过在二级市场举牌成功入主中央商场。目前雨润集团成为集食品、地产、商业、物流、旅游、金融和建筑等七大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企业集团。
“从祝义财的规划上看,通过雨润食品主业来发展房地产,江苏地华负责住宅开发,中央商场专攻商业地产。工农业项目投资负责解决‘地’这个问题,房地产项目负责收获,看起来一切都很美好。但目前来看,两者交织在一起,主业没做好,房地产又受调控影响,导致集团财务陷入困境。”有长期研究雨润集团的机构人士直言。
中金报告则认为,雨润食品从事生猪屠宰和肉食品加工业务,2011年以来食品安全负面报道层出不穷,加上前几年新建或收 购产能较多,新增产能利用率明显偏低,经营压力加大。从财务数据看,公司2012年以来收入持续下降,毛利率不足5%,扣除费用后持续亏损,2015年前三季度亏损额6亿元,较上半年4.8亿元进一步扩大。公司2013至2014年分别获得投资收益3.6亿元和2.4亿元,均为转让子公司所得,不过与主业亏损相比仍是杯水车薪。
根据年报统计,雨润旗下核心子公司雨润食品在上市的10年间,累计获得政府补贴超过40亿港元,占10年总利润的46.38%。上海新世纪公布的评级报告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雨润食品主业呈现亏损状态,但由于当期公司收到的政府补贴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公司实现净利润0.0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雨润历史上曾获得政府给予的地方建厂投资补助,随着产业布局陆续完成,这项补贴也在逐步减少。2012-2014年分别为6.18亿元、4.53亿元和3.38亿元,2015年前三季度只有0.89亿元。公司主业亏损持续而补贴减少,共同导致201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额高达5.24亿元。
对此, 国信证券 认为,投资激进和管理问题使南京雨润积重难返。具体表现为,一是前期产能扩张太快,公司产能利用率明显偏低;二是自身管理问题,食品安全屡屡出事导致公司产品市场份额
雪津啤酒逆袭 三问强势扩张为何因?
市场需求萎缩、产能过剩压力加大、效益不断下滑。这是不少啤酒企业正面临的困境。
作为福建啤酒行业龙头老大的百威英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情况如何?
近日,记者在莆田采访雪津,看到的却是一番逆势增长与强力扩张的景象。
一季度,百威英博雪津公司产销量39.7万吨,同比下降2.9%;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达14.7亿元;纳税同比增长12.8%,超3.2亿元。
与此同时,在莆田兴化湾南岸的百威英博雪津啤酒迁建项目现场热火朝天,自去年底项目开建以来,每天都有几百个工人奋战在工地。项目总投资22亿元,规划占地 1200亩,建成后将成为亚洲单体最大、全球技术领先的世界级啤酒工厂。产能方面,一期完工后就能达到年产150万吨,超过现在的140万吨;二期完成后,年产可达240万吨,是目前的1.7倍以上。
可以说,面对压力,雪津正在发力逆袭。这是为什么?底气和底牌是什么?于是,有了以下“三问”。
一问:销量减少为何收入反增?
百威英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是莆田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场布局范围只有福建、江西两省的雪津品牌,年销售量排全国第6位;在福建、江西两省区域内,雪津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65%、60%。
然而,近年啤酒消费市场日渐萎缩。据统计,仅在KTV、酒吧等夜间消费场所的销售量,雪津就下降30%,加上沿海一些制造业向内地转移,作为啤酒消费主力人群之一的蓝领工人们内迁,雪津啤酒原有的消费人群总量下降。
“只有把产品调整作为开拓市场发动机,才能以优品优价赢得市场。”公司总裁何建平说,销售收入之所以上涨,主要是因为低端的雪津品牌产量减少,而高端的百威、贝克等品牌产销量上升。
百威品牌生产、销售的增长曲线最有代表性。被称为“啤酒之王”的百威,销售价格是雪津品牌的2倍多,产品利润率较高。2011年,百威啤酒顺利在莆田落地生产,并且以优异的口感在全球33个国家的生产基地评比中荣获第一名。因此,百威英博雪津公司获得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更多百威啤酒的机会。去年,公司产销啤酒140万吨,其中雪津品牌保持90万吨,百威、贝克等品牌增长到50万吨。
“优化产品结构,既是对市场需求的策略调整,也是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保障。”何建平说。
二问:产能过剩为何还迁建扩产?
产能过剩,是啤酒行业的共识,民族品牌、国际品牌、区域品牌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已在福建、江西牢牢占据市场头把交椅的雪津啤酒,为何还要逆势扩建呢?
雪津对建新厂、扩产能并非没顾虑。除了啤酒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严峻形势外,对人员的安置就很不容易。搬迁后,新厂区将引进最先进的智能化生产设备,最高生产率将从每小时7.2万罐大增到每小时16万罐。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用工将因此减少上百人,如何安置也成了问题。
但是,若固守现状,企业和产业没法升级,竞争力无法提高,日子可能更不好过。
雪津选择迁建扩产,将产业升级作为增强竞争力的发动机,以创新创出新天地。
“搬迁的过程,也是产品供给结构改革的机会。”何建平说,由于雪津啤酒在福建、江西两省的市场份额已很高,很难再有上升空间,所以将在新厂区重点布局百威、贝克、科罗娜等高端啤酒的生产能力,这些品牌面向的是全球市场,只要品质一流,就能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抢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业内人士认为,雪津啤酒搬新厂、出新品的思路,与当前年轻群体对高品质啤酒的消费需求十分吻合,未来随着消费升级,高端啤酒将成为新的增长发动机。而雪津公司在新厂区已开始提前布局——打造一个超过6000平方米的啤酒休闲广场,引进全球200多个品牌的啤酒,让新兴消费群体在这里领略不同风味的啤酒文化,努力建设一个全省标杆级的工业旅游项目。
净赚8亿欢喜离场 统一以近13亿转让今麦郎饮品
经历3年多努力,统一终于为今麦郎找到下家,可以彻底与之分手了。这是半年之内,今麦郎第二次遭遇合资伙伴抛弃。只不过去年底日本方便面巨头日清抛售今麦郎股份时,接盘者是今麦郎自己。在业内人士看来,接连被抛售,原因在于合作伙伴均不愿与一直走中低端市场的今麦郎继续并肩作战。
10年“婚姻”走到尽头
5月9日晚,在港上市的统一企业中国发公告称,以12.91亿元将今麦郎饮品47.83%股权转让给一家名为ConsistentReturns Pte.Ltd.的公司,这次出售后,统一将不再持有今麦郎饮品任何股权。
这是一场持续了10年的“婚姻”。早在2006年2月,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今麦郎前身)与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合资签约仪式,宣布成立今麦郎饮品。方便面市场的两个竞争对手在饮品市场携手合作,被业内称为2006年“引发轰动的握手”。
当时的华龙日清董事长兼总裁范现国介绍,今麦郎饮品总投资额18亿元,注册资本6亿元,华龙日清及统一企业各投资3亿元,分别占有50%的股权。当年,范现国还表示,“我们要进入矿物质水和茶饮料行业,饮品要实现10亿的销售额,并在3年内拿下茶饮料20%市场份额”。
然而,双方联姻不过6年多,2012年12月,统一就决定出售今麦郎饮品股权,并发公告表示,正积极与潜在买家就所有今麦郎饮品的股份进行协商。不过接盘者迟迟未出现。
统一已获3倍投资回报
今麦郎在昨天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2006年,今麦郎与统一合资设立今麦郎饮品,双方均对合作满意,统一获得了近3倍的投资回报。
据了解,今麦郎饮品的主要产品包括深层泉水、茶饮料、维生素饮料、果汁等。该公司官网介绍,今麦郎饮品下设7个分公司14个子公司,建立了14个生产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已获高额投资回报的统一抛售的今麦郎饮品业绩虽然下滑,但是与一些饮料企业巨亏不同的是,今麦郎饮品至少还是盈利的。统一公告显示,今麦郎饮品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经审核综合资产总值及资产净值分别为31.42亿元及19.88亿元,本次出售的47.83%股权应分别约占15.03亿元和9.51亿元。经过10年运营,今麦郎饮品2014年、2015年度除税后纯利分别为2.05亿元、1.81亿元。
3年多前抛售今麦郎饮品时,统一曾表示是为“提高统一的资产利用效率”。如今统一公告称:公司董事认为,此时出售今麦郎饮品是投资变现的良机,出售事项将为公司带来正的现金流量。此次出售所得款项将用作集团一般营运资金用途。通过这次出售,统一预期将变现税前账面收益约2.66亿元。
分手或为推进单独上市“今麦郎饮品一直有单独上市的梦想,而且统一也支持。”有接近今麦郎方面的知情人士昨天向记者透露,“若要独立上市,其又与统一存在同业竞争的问题,因此统一必须退出。另外统一当初看中的今麦郎饮品渠道现在自己也能覆盖到。”
今麦郎方面昨天发布的通告印证了知情人士说法,“公司需要谋求资本动力,在走向资本市场过程中,因与股东统一产生"同业竞争"而受到制约,双方经友好协商,统一正式退出”。
对于此次接手股权的买家,在今麦郎看来名气足够大了。其通报中称,从统一手中接盘今麦郎股权的骏麒资本长期专注于食品饮料行业,是亚洲地区最领先的食品饮料私募投资基金,旗下管理基金总额超过80亿美元。今麦郎“经过反复比较和选择”,最终选择了骏麒资本。
“骏麒资本的进入,标志着今麦郎饮品向资本市场成功迈出第一步”,今麦郎饮品强调,相信骏麒资本于交易完成后可以为今麦郎饮品带来全球资源、资本市场运作的经验和对食品饮料行业的认知,协助今麦郎饮品迈向下一阶段的战略目标。
专家说法
统一看不上今麦郎中低端市场“统一抛售今麦郎饮品,除了同业竞争的因素外,其实还有与日清抛售今麦郎类似的考虑。”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表示,统一和今麦郎当年联姻,统一想借用今麦郎在三四五线区域资源,今麦郎也想攀高枝,利用对方的品牌、技术等。然而走到一起后发现,统一扮演的不过是财务投资者角色,经营、研发、生产等均由今麦郎自建团队负责,这种若即若离的状态对双方来说都捞不到什么好处,分手也就是必然。
“统一在2014年遭遇营收利润双降,但是2015年却能华丽转身,这主要是统一高层注意到中国主流消费群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朱丹蓬表示,呆萌趣饮品的研发以及推出,是2015年统一逆袭中国饮品市场的重要原因,可以看出,统一聚焦做塔腰和塔尖产品线,与处于塔底的今麦郎饮品无论是品牌、渠道,还是消费者定位都完全不一样,而这一块市场早已被娃哈哈、康师傅把守,统一绕开重兵防守的渠道,走中高端路线,这是统一实现逆袭的唯一路径和方法。
2015年统一的财报或许可以印证。财报显示,统一饮品2015年销售额为140.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但净利润却比上年暴涨57%,从7.02亿元上涨到11.05亿元;而康师傅饮品业务2015年销售额尽管达到52.44亿美元(约341.19亿元),是统一饮品业务的两倍多,但其利润却仅为4085.5万美元(约2.66亿元),同比大幅下挫,与统一饮品更是相差甚远。
链接
今麦郎并非首次被“抛弃”
据记者了解,这并非今麦郎第一次被合资伙伴抛售。
去年11月,今麦郎与日本方便面巨头日清控股的10年“婚姻”宣告失败。当时,日清宣布退出中国方便面合资业务,其以86亿日本出售合资公司的所有股权,包括与今麦郎集团共同出资的今麦郎日清食品有限公司、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河北今麦郎纸品有限公司。所有股权由今麦郎全部回购,交易完成后,日清完全退出今麦郎系。
当时日清的一番表态或能披露双方分手的深层原因,有媒体报道称,日清方面表示今后将专注于以具有优势的香港和上海等大城市为中心、利用自主销售网扩大市场份额的战略。
“日清要集中发展高端方便面市场,而今麦郎品牌形象定位低端。”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当初日清希望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扩大市场,然而携手今麦郎后,日清没有任何成长;与此同时,目前国内的低端方便面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且市场竞争格局基本稳定,未来增长空间不大,定位低端的今麦郎投资价值已经削弱。(来源:京华时报 胡笑红)
美赞臣新品被质疑炒作 回应称符合企业配方原则
奶粉发布新品在外界看来本是一件较为正常的事情,但近期美赞臣方面发布的高端新品“蓝臻”却饱受外界质疑。据悉,相比其他竞争对手的新品,此次美赞臣发布的新品更多的强调其功能性:“科学验证,补充MFGM后,宝宝在1岁时认知能力获得提升”,但外界质疑称:目前MFGM(乳脂球膜)的安全用量和让大脑反应更灵敏的功效并没有包括美国FDA在内的任何权威机构的认可;同时,美赞臣高端新品“蓝臻”也不具有任何临床试验的数据可以证实其能使得婴幼儿的认知能力获得提升。
对于外界质疑其概念炒作、无权威依据的功能性,美赞臣中国相关负责人向网易财经表示,“美赞臣在设计婴幼儿配方时考虑的原则包括:1、参考母乳成分含量及水平;2、科学验证依据;3、国家法律法规”。她同时向网易财经强调,这就是此次关于外界对于美赞臣质疑的官方答复。“我们回答全部在这里了”。
据悉,围绕美赞臣“蓝臻”外界质疑前后持续了数月。在今年3月的一次发布会上,美赞臣方面表示即将面世的高端新品“蓝臻”是针对中国宝宝生产的超高端奶粉,但随后便遭遇业界“将中国孩子当试验品”的质疑,时隔一月,美赞臣方面便改口称这款产品同步在美国上市,并且在FDA获得备案。
但事情并未到此为止,对于这款售价超过400元的美赞臣新品,外界对于其配方和宣传中提到的“科学验证,补充MFGM后,宝宝在1岁时认知能力获得提升”再次提出质疑。网易财经发现,进入今年以来,包括雅培、雀巢、雅士利等中外奶粉品牌纷纷对外宣布新品上市,但相比上述厂商推出的新品强调产品奶源更优质、婴幼儿吸收更好等特点不同,美赞臣即将上市的这款超高端奶粉“蓝臻”更多的强调的是其功能性,称其配方中的MFGM乳脂球膜能让婴幼儿大脑反应灵敏。“科学验证,补充MFGM后,宝宝在1岁时认知能力获得提升”,而这也成为外界普遍质疑的地方。
有媒体报道称,在美国FDA网站上查询,并未发现MFGM(乳脂球膜)的安全用量和让大脑反应更灵敏的功效被FDA认可的通告。与DHA早在多年前被FDA认可安全性不同的是,MFGM并没有相关通告,而MFGM被美赞臣宣传是大脑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营养成分。中国奶协乳制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顾佳升也指出,MFGM就是一种脂肪球膜,牛奶中本身就含有,奶粉加一种物质就炒作一个概念,在行业已是普遍现象。
对于专家的质疑,美赞臣在答复网易财经的邮件中指出,MFGM乳脂球膜存在于牛奶中,但在加工过程中容易流失。蓝臻中MFGM关键成分含量达到科学验证的作用水平。“有研究表明,宝宝在2-6个月龄持续吃了含有MFGM的奶粉4个月以后,能够在宝宝12月龄还能测试出两组婴儿在认知水平上有显著差距。这表明,达到有效水平的MFGM对宝宝认知能力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该研究机构和论据来源,美赞臣方面拒绝提供。
据网易财经了解,美赞臣结论所依据的是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但记者调查发现,该论文的结论并非指添加的MFGM对婴幼儿的认知水平有提高,而是指添加MFGM的低蛋白、低能量配方奶粉对婴幼儿认知水平有明显提高。对于MFGM添加在其他配方奶粉中是否有效,没有临床数据来证明。
而美赞臣方面认为MFGM乳脂球膜能让婴幼儿大脑反应灵敏的依据则为第三方数据,起初为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但有媒体报道指出,该论文结论其实是婴儿喂食添加了MFGM的低能量、低蛋白的配方奶粉与标准配方奶粉比能显著提高认知水平,但是并非是MFGM这种物质本身能提高婴儿认知水平。此外,在论文中,实验所用到婴幼儿奶粉也并非美赞臣品牌的奶粉。
对此,在答复网易财经的邮件中,美赞臣方面表示,美赞臣“蓝臻”符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婴幼儿营养专家张波教授和苏宜香教授在今年1月出版的《中国儿童保健杂志》上发表论文综述,表明近年的研究发现MFGM乳脂球膜对于婴幼儿的神经发育、代谢调节、抗感染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但据网易财经了解,上述论文并没有任何临床及实验依据。(来源:网易财经)
本文由曲奇厂家整理,本文地址:http://www.gzdesheng.net/newsshow-7-19-1.html
广州市番禺区德生食品厂欢迎您的来电!
在线客服:1150507984 (可点击德生首页上面的在线咨询,直接联系)
官方QQ:1150507984
传真电话:020-34881320
24小时客服热线:13480210986 庞先生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茶东村茶东路55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