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1]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2]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民俗活动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习俗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14]
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之季度,从这一天必不可少的祛病防疫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从春秋战国至今,端午节已在民间传承两千多年。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包粽子、划龙船是普遍习俗。
各种民俗活动:
· 划龙舟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广东人过端午节有很多独特的习俗,但不少习俗现在人们已经很少听说,比如挂香包、点艾条等。广东地区现今传承的习俗主要有扒龙船、食粽、挂艾草条、放纸鸢(风筝)、家庭午饭大餐、洗药水澡(煲苦草麦药水给小孩冲凉,青年人即流行到海或江河冲凉)等。五月是毒月,初五是毒日,初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亦为全年大热天开始,五毒蛇虫开始活跃。民谚云“一过端阳,棉被入箱”,处于亚热带地区的广东为适应这炎热的天气,很早就在“五月端”这一天,采取各种措施防毒、消暑、避灾,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风俗。
南方江河水网纵横,水上竞技活动也历史悠久。江南一带水乡,每年五月初五都要扒龙船迎接潮神。广东人赛龙舟称为“扒龙船”,700多年前则称“扒皇船”。挂包,姑娘们挂包以五色丝线编织,香包中装有檀香、八角、花椒、雄黄等。五彩丝,古俗名称避兵缯,朱索等,系在蚊帐、摇篮上的又叫宛转绳、健绳,具有神祕的驱邪迎吉作用。”放风筝,在广东地区,儿童端午节放风筝,称为“放殃”。挂艾条,艾条又被称为“午时香”,按照习俗,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端午节当天正午时分,将艾条放置在家里大门、厨房、阳台等地点燃,辟邪驱虫。艾条里包有锯末、硫黄、艾叶、香料等物。[22] 广东人在习俗传承文化的同时,也让端午更有节味儿。吃粽子虽然是节日习俗传承,但粽子其实也是人们适应自然生态环境,自行调理身体的夏令食品。端午节除了吃粽的习俗外,还具有全民防疫健身的丰富内涵,古人为防热毒,采用吃、洗、熏、闻等种种压禳的方法。
本文由月饼加工厂整理,本文地址:http://www.gzdesheng.net/newsshow-7-29-1.html
广州市番禺区德生食品厂欢迎您的来电!
在线客服:1150507984 (可点击德生首页上面的在线咨询,直接联系)
官方QQ:1150507984
传真电话:020-34881320
24小时客服热线:13480210986 庞先生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茶东村茶东路55号之一